2025年10月19日,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共同主辦的“2025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”開幕式暨國際綠色航運主論壇在上海北外灘“世界會客廳”開幕。當天下午,中國遠洋海運集團、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舉辦了“2025北外灘國際海運論壇”,來自國際航運產業鏈相關方的400余名代表出席了現場活動。
本屆論壇以“協作共促全球航運可持續發展”為主題,匯聚全球智慧與力量,通過深度對話與務實合作,共同應對行業挑戰,攜手全球航運業邁向更加穩健、綠色和智慧的可持續未來。
開幕式暨國際綠色航運主論壇
開幕式上,中國船東協會會長、中遠海運集團董事長、黨組書記萬敏以“加強全球創新合作,共建綠色航運新生態”為題發表主題演講。萬敏表示,中國航運業始終秉持開放合作理念,綠色轉型取得扎實進展,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,一是堅持全鏈運輸模式,加快綠色航運轉型升級;二是堅持科技創新引領,加快綠色船舶發展;三是堅持發展清潔燃料,加快綠色能源體系構建。
萬敏代表中國船東協會提出三點倡議:一是共商規則,營造公平高效的綠色監管環境;二是共享資源,打造韌性可持續的綠色供應鏈體系;三是共促創新,培育數智融合的綠色發展生態。中國船東協會將與各方共同構建“公平、開放、包容、共贏”的綠色航運新生態,開創航運更加清潔、更可持續的美好未來。
論壇集中發布展示了五大類30項重大合作成果。
在“服務創新·智領時代”成果發布中,中國遠洋海運集團黨組成員、副總經理、總會計師孫云飛代表集團發布“國際海事未來技術創新中心”成果。該中心由中遠海運攜手上海交大、勞氏船級社和南安普頓大學四方共建,聚焦綠色低碳智能,引領航運全鏈創新,探索綠色協同發展新道路,共筑國際創新合作新生態。此外,中國船級社與中遠海運集團發布“數字船舶白皮書”,首次聯合提出“數字船舶”的理念,為船舶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打牢數字底座;中遠海運自保公司、中國財產再保險公司、中國船東互保協會、中遠海運科技聯合推出“全球船舶保險數智平臺”,以人工智能為驅動,首創船舶保險全周期智能風險管理模式。
在“綠色走廊·聯通世界”成果發布中,中遠海運集運、馬士基和達飛在上海港—洛杉磯港/長灘港綠色航運走廊上部署了具備全生命周期減碳排放能力船舶,標志著“上海港—洛杉磯港/長灘港綠色航運走廊”一階段里程碑目標圓滿完成。
中遠海運集團黨組成員、副總經理林戟,黨組成員、副總經理李威受邀參加開幕式。
2025北外灘國際海運論壇
10月19日下午,由中國遠洋海運集團、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承辦的“2025北外灘國際海運論壇”在世界會客廳星空廳舉行。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、副部長付緒銀現場發表致辭。
付緒銀表示,當前,國際地緣政治不穩定和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,世界航運格局正在發生深度調整,國際經貿秩序面臨嚴峻挑戰。與此同時,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,綠色、低碳、智能已成大勢所趨。當前航運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,中國航運界愿與各國同仁一道,共享機遇、共贏挑戰,推動航運高質量發展。一是攜手互利合作,共促公平開放的航運秩序;二是堅持互聯互通,共建暢通高效的航運網絡;三是推動科技賦能,共繪綠色智能的行業藍圖;四是加強安全保障,共筑可靠、韌性的海運體系。面向未來,中國航運界將進一步加強航運領域的交流合作,務實推進航運綠色智能安全發展,共同創造航運可持續發展的新成果,共同提升全球產業鏈、供應鏈韌性,共同促進國際經貿繁榮發展。

“2025北外灘國際海運論壇”以“在世界變局中推動航運新質生產力發展”為主題,旨在通過技術革命性突破、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、產業深度轉型升級,培育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質生產力,為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。
權威論道環節
中國遠洋海運董事長、黨組書記萬敏,上海國際港務(集團)黨委副書記、總裁宋曉東,交通銀行黨委委員、副行長楊濤,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秘書長、首席執行官大衛·羅斯理等發表了主旨演講。
萬敏以“在世界變局中發展航運新質生產力”為題發表演講。他表示,北外灘論壇已成功舉辦五屆,共同見證了航運業在變局中開新局、在挑戰中育新機的非凡歷程。面對新的變化和挑戰,只有通過技術革命性突破、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、產業深度轉型升級,才能推動航運業高質量發展。結合近年來的實踐,中遠海運集團就發展航運新質生產力,構建新型行業關系與合作生態,提出六條路徑建議:始終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協同,共建全球“韌性化”新服務;推動數據互聯互通,共享航運“數字化”新生態;深化人工智能技術與航運融合,共創“智能化”航運新模式;促進綠色能源與航運深度融合,共筑“綠色化”新體系;適應新質生產力要求,共育“高端化”人才;合力推動全球規則完善,共促“包容化”的全球航運治理。他最后表示,中遠海運愿與全球伙伴一道,以開放促合作,以創新謀發展,共同培育航運新質生產力,為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穩定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的航運力量。
宋曉東在演講中表示,作為全球集裝箱吞吐量最大港口的運營商,上港集團始終將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核心戰略,致力于成為科技創新的先行者和產業升級的推動者,已成功為全球港口的智能化提供了可復制的“中國方案”,為港口的連續穩定作業提供了堅實保障,為破解超大型港口集疏運瓶頸提供了解決方案。對全球航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,宋曉東提出三點倡議:共同推動技術標準的開放與兼容、共同構建綠色能源的全球協作網絡、共同打造數字化供應鏈的協同平臺。
楊濤在演講中表示,做好航運金融服務、助力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,既是交通銀行的職責擔當,也是打造上海主場優勢、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點。目前,交通銀行圍繞金融助力航運業,加快數字化、綠色化、智能化轉型等進行了實踐。下一步,將繼續扎根上海主場,發揮全牌照綜合經營優勢,加強數字化經營能力,系統做好航運金融服務。
大衛·羅斯理在視頻演講中表示,BIMCO將始終堅持為會員和行業提供所需的合同、條款和建議,以繼續致力于落實IMO溫室氣體戰略的實施。為了實現脫碳,行業需要關注溫室氣體排放控制、船隊更新、安全船舶回收、效率措施、大規模供給的綠色燃料以及熟練勞動力等全球的規則,這些元素中間每一個都將是及時、實用、現實地向低碳航運過渡的關鍵BIMCO將繼續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通過挑戰和機遇支持我們的行業。
行業前瞻環節
荷蘭基礎設施和水管理部、海運和民航事務總司長米希爾·克勒伊寧恩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黃震,美的集團副總裁兼智能家居事業群總裁趙磊,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,克拉克森研究公司董事總經理、全球負責人史蒂夫·戈登,德路里董事總經理蒂姆·鮑爾,塞斯潘公司董事長、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陳兵圍繞供應鏈重構、市場趨勢、綠色脫碳、智能技術等熱點議題分享前沿觀點。
成果發布環節
中國遠洋海運集團黨組成員、副總經理李威發布中遠海運在數智創新與綠色轉型上的兩項成果,分別是“AI時代的航運新基建:Hi-Dolphin 航運大模型”及“中遠海運天秤座輪甲醇雙燃料改造項目”。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副總裁柳長滿發布“上海港跨境電商運營中心建成投產”成果。
“AI時代的航運新基建:Hi-Dolphin 航運大模型”作為國內首個航運業垂直領域大模型,為航運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核心支撐,不僅彰顯了技術突破,更將賦能行業從業者共同開拓智能化新航道。
“中遠海運天秤座輪甲醇雙燃料改造項目”是全球首例大型集裝箱船甲醇雙燃料系統改造,為航運業低碳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“中國方案”,顯著提升了我國在船舶綠色改造領域的技術創新力和國際競爭力。
高端訪談環節
圍繞“產業合力,共同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暢通”主題,荷蘭鹿特丹市副市長羅伯特·西蒙斯,達飛中國總經理白司瀾,中鋁物流集團國際業務部總經理李博昌,沙特基礎工業(中國)投資大中華區聚合物事業部供應鏈高級經理張旭東,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中國區總裁黎志偉,順豐國際跨境供應鏈銷售總經理卞辰明,挪威船級社高級副總裁黃今等來自產業鏈相關方的重量級嘉賓,圍繞如何通過合作增強供應鏈韌性、提升效率分享真知灼見,碰撞出智慧的火花,給與會代表帶來啟發和思考。
同期,中遠海運集團黨組成員、副總經理林戟參加了“2025北外灘國際航空論壇”。